重庆主城最后的轧钢工
撰稿/冉文
钢铁工人在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曾有着重要的代表意义,以至于被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印刷在第三套人民币5元纸币上。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工业城市。过去,钢铁制造业一直占据着重庆工业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等大型钢铁企业支撑着重庆工业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近年来重庆经济主体的转型和国际化都市的步伐加快,曾让市民骄傲重工业之魂的钢铁企业大都已迁离主城或者破产消失,火红炼钢炉和轧钢机前的工者身影也日渐稀少。在沙坪坝区童家桥的小巷里,这家叫做双碑轧钢厂的企业已是重庆主城仅存的老式轧钢厂,在一台出厂日期比许多工人的年龄还要长的旧式轧钢机前,他们仍然日复一日挥汗如雨,仿佛这座城市最后的工业舞者。
没有亲眼见过轧钢的人,绝对无法理解,在一大堆灰色的轧钢机器上,竟然色彩丰富。整块的钢铁,被冒着鲜红火焰的高温熔炉加热,再被工人轻巧地用钩子一拉,红彤彤地滑落在地。很快又被一个长夹钳轻巧的捡起,塞进轧钢机的一头,火星四溅。每进一次轧钢机,它都会瘦身,变长,最后成了一条红色的彩条,在轧钢机前毫无规律地弯曲,扭动。而熟练的轧钢工人,便在旁人看的心惊胆颤的目光中,悄悄地侧身腾挪,挥舞夹钳准确地捻着“彩条”的顶端,牵引着它们再次进入轧钢机。感觉轧钢工们是在上千度的高温钢材旁舞蹈。
“最辉煌的时候,我们有300多职工。”厂长陈荣楷说道。这个轧钢厂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30多年。陈荣楷说,这里最辉煌的时候在1993年左右,曾有300多名工人,工人上班都是三班倒。而如今,厂里一共只有70多名员工,轧钢流程上只有19名工人。陈荣楷介绍说,别看这里使用的是最传统的轧钢工艺,他们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特殊钢材,用在仪表、设备等高精度领域,甚至会出现在航空用途上。陈荣楷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的钢铁企业都已经使用“连筑连轧”的技术,产量和规模都是他们无法企及的。但因为一些特殊钢材要求的产量小,精度高,所以反而给了他们这样的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空间。不过,随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这样的小轧钢厂几乎在重庆主城绝迹,工厂附近已经是高楼林立,要不了几年轧钢厂也会消失。据他所知,在1-2年之内,工厂也会也会搬迁停产。
- DUPLOMATIC油泵VPPL-022PCR-R00S/20N 2024-5-20
- DUPLOMATIC手动节流阀RPC1-1/T/41 2024-5-20
- Duplomatic控制器DDC4-10-400/20 2024-5-20
- Duplomatic伺服电机P08-C01-400/20-E0 2024-5-20
- DUPLOMATIC(迪普马) 柱塞泵 VPPL-022PCR-R00S/20N 油泵 202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