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以中国院士钱七虎为组长的组,对十四局苏州市桐泾路隧道施工方案现场“把脉”、论证把关,获得一致通过,标志着我国首条下穿高铁的大直径盾构隧道转入盾构施工阶段。
该公司设备承建了港珠澳大桥引桥工程,港珠澳大桥横跨航运繁忙的珠江洋面水道,为了保证大型轮船正常通航,大桥桥孔多在百米以上,引桥就像匝道立交桥一样,将百米高处的桥上车辆缓缓引入珠海市区。全长1777米的前山河特大桥是连接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大桥设计为波形钢腹板连续梁,主跨160米,是国内跨度的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
产品特点:1、控制系统:采用进口PLC变频控制,保持千次旋转同步,防止钢筋笼旋转扭曲变形。
2、行走系统:采用高精度减速机驱动,消除行走误差。
3、液压系统:配有多个托料自动液压辊,防止钢筋笼因为自重而变形。
桐泾路隧道位于苏州市虎丘区,管片外径13.25米,设计为双洞6车道,是直径下穿运营高铁盾构隧道,盾构施工需要在490米区间范围内连续穿越房屋建筑群、山塘河、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北环快速路等密集高风险源。
据十四局大盾构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晓琼介绍,整条隧道为超浅覆土,这在我国盾构隧道中是次遇见,短距离连续穿越老城区景观河道、地面保护性建筑、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高铁桥梁允许沉降量只有2毫米,覆土最浅处仅6.47米。盾构施工风险源叠加,几乎每隔几十米就要修订一次盾构机掘进参数,对工程安全和施工质量都提出了严苛要求。
论证会上,中国院士钱七虎、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何川、上海岩土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大师顾国荣等8位特邀,认定该工程遇到的难题对下穿高铁和古城区浅覆土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施工单位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开展的专题科研和技术攻关针对性强,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整体方案合理可行,建议加强总结探索,形成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智能穿越高铁的成套技术,为我国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目前盾构始发工作井结构即将完成,盾构机即将进场组装,计划9月份盾构机始发掘进,12月实现左线隧道贯通。
据悉,由于受高铁对空间分割的影响,桐泾路无法北延,不能直接联系苏州南北片区,成为断头路,是苏州市10年来一直想解决的重大民生工程。隧道建成通车后,将分解人民路、广济路、虎丘路交通压力,使金阊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将更加便捷,对完善苏州市路网、
-
姓名:
-
联系手机:
-
需求量:
-
固话电话:
-
联系邮箱:
-
所在单位:
我想了解:《山东润科钢筋笼绕筋机助力我国首条下穿高铁大直径盾构隧道苏州桐泾路隧道转入主体施工》的详细信息.请商家尽快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