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
富士 交流接触器 SC-N10 原装日本
来自:上海梓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10人民币
发布时间:2020-1-20
关注次数:341
产品参数
商品详情
富士 交流接触器 SC-N10 原装日本 富士 交流接触器 SC-N10 原装日本 产品介绍:
(11)负载为一路,电寿命和温升试验时可单级测试,或者三级串校;
(12)电流显示:AC0-150A;
(13)电流互感器变比:150/5A,精度为0.2级;
(14)产品工作循环时间0.1S-99H可任意设置;
(15)产品工作次数1-999900次可任意设置,工作次数到后会自动断电保护;
(16)做电寿命试验时如果产品长期粘合,设备会自动断电;
(17)设备采用多路温升测试仪测试产品的温升变化;
设备特点:
1)控制系统可实现各试验柜开关状态及电寿命系统开关状态的监控,各个试品状态的监控、试验变压器状态的监视,试验参数的输入与记录,试验过程(试验次数及进行情况等)的记录与编辑,试验过程的智能控制(根据负荷情况有效分配各个试验的进行时间),试验安全状况的监视,试验异常情况的报警与记录,历史试验记录的查询等。
2)本试验系统内置高配置触摸屏操作,测试无需外接任何辅助设备,全自动控制,傻瓜式操作。系统有全自动测试与手动测试两种方法,只需设置简单的试验参数即可。配有USB口,U盘、打印机等多种设备。
3)操作时,只需设置好试验参数即可,无需人工监控,人工记录、描绘曲线等烦琐劳动,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工作结束后把数据读到电脑上查看即可。
设备满足标准:
依据GB8871-2001(交流接触器节电器)、GB14048.6-2008《低压电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接触器和电动机启动器第二部分交流半导体电动机控制器和起动器(含软启动器)》和JB/T10522-2005《小容量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试验办法》等相关标准中对接触器电寿命试验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的。
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
主要结构
交流接触器利用主接点来控制电路,
用辅助接点来导通控制回路。
主接点一般是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常有两对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交流接触器动作的动力源于交流通过带铁芯线圈产生的磁场,电磁铁芯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铁芯,套有线圈,工作电压可多种选择。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闭合断开。
20A以上的接触器加有灭弧罩,利用电路断开时产生的电磁力,快速拉断电弧,保护接点。
接触器可高频率操作,做为电源开启与切断控制时﹐最高操作频率可达每小时1200次。
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很高,机械寿命通常为数百万次至一千万次,电寿命一般则为数十万次至数百万次。
技术发展
交流接触器制作为一个整体,外形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功能始终不变。
无论技术的发展到什麼程度,普通的交流接触器还是有其重要的地位。
空气式电磁接触器(英文:MagneticContactor):主要由接点系统、电磁操动系统、支架、辅助接点和外壳(或底架)组成。
【标题】因为交流电磁接触器的线圈一般采用交流电源供电,在接触器激磁之后,通常会有一声高分贝的“咯”的噪音,这也是电磁式接触器的特色。 在软起动过程中,DSP以电流过零点为触发条件,DSP每检测到一次电流过零点就会发一次触发脉冲。首先根据电机的参数特性设定触发角α的初始值,在起动过程中,触发角α不断的前移,直到移动到功率因数角φ为止,此时触发角的值等于功率因数角。这个时候发出的触发脉冲正好是在电流过零点处,也就是可晶闸管关断的时刻。由于触发脉冲具有一定宽度,可以持续到电流过零点以后,所以此刻发出的触发脉冲会使晶闸管全压导通。晶闸管全压导通的时刻,也就是软起动过程结束的时候,此时就可以投切旁路真空接触器,来短接晶闸管。为了避免电流的二次冲击,需要延时一段时间后停止发出触发脉冲,此时整个软起过程完全结束。
80年代后,各国研究交流接触器电磁铁的无声和节电,基本的可行方案之一是将交流电源用变压器降压后,再经内部整流器转变成直流电源后供电,但此复杂控制方式并不多见。
特点:
- 符合各国规格的标准型产品(GB,IEC,EN,UL)并取得了认证海外规格
- 电气寿命(AC-3):150万次(E02-E3型)
- 辅助触头的双触化,提高了接触的可靠性(E02-N12型)
- 对应不同接线的需要,提供直接接线对应型与0型端子对应型两种方式(SC-E02-SC-E7)
-
通过搭载IC超磁铁(AC输入,DC励磁方式)实现了高可靠性运行(E5-N16)
- 不会因为电压波动而引起线圈烧损,运作混乱,防止接头熔敷,损伤
- 电源通过时有正规的额定电压,主接头接触时即使电压下降至额定电压的65%也能正常使用
- 防止电动机的欠电压启动
- 大幅降低了工作线圈的耗电功率及工作VA
- 线圈额定范围较宽,且为AC/DC公用线圈
- 内置电涌吸收功能
-
具备形式多样的可选单元
- 辅助触头单元(正面安装,侧面安装)
- 线圈涌动吸收单元
- 主回路浪涌吸收单元
- 独立设置热过载继电器单元
(11)负载为一路,电寿命和温升试验时可单级测试,或者三级串校;
(12)电流显示:AC0-150A;
(13)电流互感器变比:150/5A,精度为0.2级;
(14)产品工作循环时间0.1S-99H可任意设置;
(15)产品工作次数1-999900次可任意设置,工作次数到后会自动断电保护;
(16)做电寿命试验时如果产品长期粘合,设备会自动断电;
(17)设备采用多路温升测试仪测试产品的温升变化;
设备特点:
1)控制系统可实现各试验柜开关状态及电寿命系统开关状态的监控,各个试品状态的监控、试验变压器状态的监视,试验参数的输入与记录,试验过程(试验次数及进行情况等)的记录与编辑,试验过程的智能控制(根据负荷情况有效分配各个试验的进行时间),试验安全状况的监视,试验异常情况的报警与记录,历史试验记录的查询等。
2)本试验系统内置高配置触摸屏操作,测试无需外接任何辅助设备,全自动控制,傻瓜式操作。系统有全自动测试与手动测试两种方法,只需设置简单的试验参数即可。配有USB口,U盘、打印机等多种设备。
3)操作时,只需设置好试验参数即可,无需人工监控,人工记录、描绘曲线等烦琐劳动,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工作结束后把数据读到电脑上查看即可。
设备满足标准:
依据GB8871-2001(交流接触器节电器)、GB14048.6-2008《低压电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接触器和电动机启动器第二部分交流半导体电动机控制器和起动器(含软启动器)》和JB/T10522-2005《小容量交流接触器可靠性试验办法》等相关标准中对接触器电寿命试验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的。
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
主要结构
交流接触器利用主接点来控制电路,
用辅助接点来导通控制回路。
主接点一般是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常有两对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
交流接触器动作的动力源于交流通过带铁芯线圈产生的磁场,电磁铁芯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铁芯,套有线圈,工作电压可多种选择。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
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闭合断开。
20A以上的接触器加有灭弧罩,利用电路断开时产生的电磁力,快速拉断电弧,保护接点。
接触器可高频率操作,做为电源开启与切断控制时﹐最高操作频率可达每小时1200次。
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很高,机械寿命通常为数百万次至一千万次,电寿命一般则为数十万次至数百万次。
技术发展
交流接触器制作为一个整体,外形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功能始终不变。
无论技术的发展到什麼程度,普通的交流接触器还是有其重要的地位。
空气式电磁接触器(英文:MagneticContactor):主要由接点系统、电磁操动系统、支架、辅助接点和外壳(或底架)组成。
【标题】因为交流电磁接触器的线圈一般采用交流电源供电,在接触器激磁之后,通常会有一声高分贝的“咯”的噪音,这也是电磁式接触器的特色。 在软起动过程中,DSP以电流过零点为触发条件,DSP每检测到一次电流过零点就会发一次触发脉冲。首先根据电机的参数特性设定触发角α的初始值,在起动过程中,触发角α不断的前移,直到移动到功率因数角φ为止,此时触发角的值等于功率因数角。这个时候发出的触发脉冲正好是在电流过零点处,也就是可晶闸管关断的时刻。由于触发脉冲具有一定宽度,可以持续到电流过零点以后,所以此刻发出的触发脉冲会使晶闸管全压导通。晶闸管全压导通的时刻,也就是软起动过程结束的时候,此时就可以投切旁路真空接触器,来短接晶闸管。为了避免电流的二次冲击,需要延时一段时间后停止发出触发脉冲,此时整个软起过程完全结束。
80年代后,各国研究交流接触器电磁铁的无声和节电,基本的可行方案之一是将交流电源用变压器降压后,再经内部整流器转变成直流电源后供电,但此复杂控制方式并不多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