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从风应通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校过滤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应设在相对独立区域、远离生活区、儿科病房等,设单独出入口。
1)压差控制
压差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污染物由污染区扩散到清洁区,使洁污区域之间形成合流且定向流动,通过调节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之间的差值来实现。除与清洁区相通的缓冲走廊 1、缓冲走廊2保持10Pa正压外,其余房间均为负压。
负压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卫生间、负压隔离病房、病人走廊、缓冲间、医护走廊、医生办公室。这也有别于以往负压病房的设计,应该以整个负压隔离病房区作为污染受控隔离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压差控制,更有利于防止污染物的扩散。有压差要求的相邻场所,在相通的门口目测高度安装微压差计。
2)空气过滤
负压隔离病房送风符合 DN11/409—2007《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室内空气卫生质量要求》的要求,送风口采用初阻力仅为 20Pa的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半污染区、缓冲间(缓冲间换气次数取 60h-1)送风口均安装高效过滤器;负压隔离病房内的回风与排风以及卫生间排风均安装可安全拆卸的零泄漏高效回(排)风装置;负压病房辅助区即半污染区的回风口同样采用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
3)气流组织
负压隔离病房内采用上送下侧回的气流组织,室内送风先经过医护人员再流向患者,后由排风口排出,形成定向合理的气流流动,保证病人呼出的污染物快速有效地排除。应尽量避免出现死区、气流停滞和送排风短路等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为病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病房主送风口设于病床边医护人员站位顶棚处,次送风口设于病床床尾顶棚处。由于是双人病房,故送风口集中于两床之间布置,有利于控制污染传播。